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践行技术引领,助力行业发展

学会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FICMES)是全国性铸造行业服务机构,隶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自1962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铸造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铸造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广泛开展铸造行业学术、技术交流与贸易合作活动,始终如一地为中国及全球铸造业的发展服务。其会员单位来自于国内外铸造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于1978 年代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铸造组织(WFO),目前承担该组织铁基材料委员会、非铁合金委员会、造型材料委员会、压铸委员会等四个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并代表该组织每年定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相关活动。


历史沿革

初创阶段1962715-23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届全国铸造年会。在会议的一天(723 日)举行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32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正式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暂行工作条例;会议宣布了根据各地区学会推荐的批铸造专业的全国会员246人。同一天召开了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常务委员。 裘锡侯为主任委员;荣科、王遵明为副主任委员。根据主任委员提名,一致同意缪良为秘书长,罗志健、凌业勤为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机构设在北京。会议决定:1)成立《铸工手册》编译委员会,组织编译《铸工手册》;2)逐步组建 铸钢、铸铁、有色合金、造型材料、铸造设备及机械化自动 化、熔炼设备、铸造过程理论基础、特种工艺、技术管理等 学组,分别组织专业交流活动。

19639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组成了5人代表团,应邀以观察员身份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参加了由国际铸造学会(CIATF)主办的第30届国际铸造会议,这是我会次派团参加国际铸造会议。

为了改变铸造生产的落后面貌,及时总结、讨论并解决铸造生产中的关键问题,适应生产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开始策划主办《铸造》杂志。第一期《铸造》于1965年4月10日正式出版发行。自1965年中至1978年初,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的工作停顿了宝贵的十多年,《铸造》在出版了15期后,也于 1966年下半年停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正式出版的期《铸造》杂志


阶段 1978年4月,根据中国科协的指示,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具体指导和关怀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同机械工业部沈阳铸造研究所、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和郑州机械研究所进行了恢复全国铸造学会活动的筹备工作。经过积极准备,于1978年底至1980年组织完成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恢复阶段的工作。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于1978年12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铸造年会。 这届年会恢复、调整和充实了届委员会,成立了铸铁及熔炼、铸造设备及机械化自动化、铸造工艺与造型材料、铸钢及熔炼、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质量控制及测试技术、环保和安全技术等7个专业学组(后改为技术委员会),并确定了7个专业学组的挂靠单位及主任委员。按照机械工业部的通知,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秘书处设在沈阳铸造研究所。由此,学会获得了新生,学会活动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1978年10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派出了由9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第45届国际铸造会议。在这届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接纳为国际铸造学会的第31个成员国。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开始代表中国在国际铸造学会中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

1979年5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在沈阳召开了第三次委员扩大会议。 会议决定:1)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改变铸造落后现状,成立统一 管理机构”和“关于加强中国古代铸造文物保管和研究”两项建议;2)成立铸造名词术语委员会,负责编写《铸造词典》和《铸造缺陷手 册》;3)秘书处筹办“铸造学会动态”。

1980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对学会恢复以来的学术活动进行了总结,会议认为学会自恢复以来, 特别是第三届全国铸造年会以来,各项工作都是令人满意的,代表们一致认为,学会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以后的活动要根据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把学会工作再提高一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首届委员会会议(1978.12,广州)


长阶段从1980年到现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经历了2-9届委员会和4-12届全国铸造年会。

1980年5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在无锡召开了第四届全国铸造年会。

1981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决定:1)强调地方铸造学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的基础,各技术委员会要围绕“提高铸件 质量”开展活动;2)建议向国际铸造学会提出成立稀土学术委员会;3)建议《铸工》杂志由沈阳铸造研究所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合办;4)讨论通过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工作条例;5)要求学会委员积极参加有关技术委员会及地方铸造学会的学术活动。

1982年10月,在长沙召开了第五届全国铸造年会,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会对学会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求学会加强教育和培训、 国际交流、主办会刊、参与基础标准制定、编写指导性技术文件、学会自身建设、与地方学会联系、学组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工作,为学会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确定了方向和目标。

1983年4月30日-5月4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在厦门召开了首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到会的有各地方铸造学会的秘书长、秘书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各专业学组的组长、秘书。 会议上,代表们对实现委员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985年11月,在西安召开了第六届全国铸造年会,产生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会会议呈请国家及地方有关决策部门制订扶植铸造生产的有关政策, 解决提高铸件质量和铸造行业后继乏人等重大问题。本届委员会期间,学会的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成立了若干个工作委员会和专题委员会,重点组织了与生产关系密切而又急需解决的指导性文件的编制和《铸造手册》的编写工作。 1987年,按照中国科协的指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改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学会;1992年又改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沿用至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三次秘书长工作会议代表合影(1985.5,昆明)


1988年10月,在福州召开了第七届全国铸造年会,产生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第四届委员会。本届委员会提出:1)改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的运行机制;2)有步骤地发展团体会员;3)组织专家开展对铸造行业具有超前性的技术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献计献策。

1992年4月,在成都召开了第八届全国铸造年会,产生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本届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全力以赴组织好第61届世界铸造会议;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出版编辑工作,进 一步改革学会运行机制,增强学会的活力和凝聚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部分理事合影(1992.4,成都)


1994-2002年,根据铸造技术的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又相继组建了压铸技术委员会(1994年),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委员会(1995年),铸造模具技 术委员会(1995年),消失模铸造技术委员会(1995年),复合材料技术委员会(1997年),技术改造委员会(1998年),电渣冶金技术委员会(2002 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根据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的需要,还适时组建了学术工作委员会、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期刊工作委员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指导性技术文件工作委员会、铸件进出口工作委员会、团体会员工作委员会、青年铸造工作委员会、质量标准工作委员会以及生产技术管理专题委员会、中国铸造史专题委员会、稀土在铸造合金中应用专题委员会等。

1995年9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在北京成功地组织承办了第61届世界铸造会议。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我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1997年9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九届全国铸造年会,产生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面对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我国铸造业迎来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迎来了大好机遇。委员会认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要加强和加快先进技术的交流和传播,重视管理科学,促进国内外合作,发挥学会在产学研结合领 域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振兴铸造业。

2002年8月,在南昌召开了第十届全国铸造年会,产生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第七届委员会。理事会根据我国铸造业发展的形势,提出了从铸造大国到铸造强国的工作目标,并不失时机地做出了再次申请组织承办世界铸造会议的决定,向世界铸造者组织提出了申请。2003年2月,经世界铸造组织执委会表决,由我会组织承办2010年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我会再次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七届委员会会议(2002.8,南昌)


2006年9月,在西安召开了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年会,产生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八届委员会。本届委员会提出: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要倡导绿色铸造,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在由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发展过程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要努力工作,加速这一进程;3)努力办好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

2010年10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在杭州成功组织承办了规模宏大的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此次世界铸造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在世界铸造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011年11月,在广州召开了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产生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提出将以下内容作为近一个时期学会的主要工作内容:1)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其做大做强;2)利用在世界铸造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加强同各级行业组织的合作,携手共进。

在成长阶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先后独自主办或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了《铸造》、《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现代铸铁》 等学会会刊,并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了会刊《CHINA FOUNDRY》的创办工 作。

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批准,由我会发起组织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和“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评选工作于2011年开始。经过两届的评选,已评出5位获奖人选。

2012年4月,世界铸造组织执委会决定,由我会负责组建世界铸造组织的铁基材料技术委员会、非铁材料技术委员会、压铸技术委员会和造型材料技 术委员会。我国在世界铸造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各级组织以及广大铸造工作者的支持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经历了初创、恢复和成长阶段,在为我国铸造事业发展服务的历程中,坚持科学办会、民主办会的方针,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学会的生机和活力,推进了学会工作的快速发展。

我们相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及各级组织的支持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将更加紧密和广泛地团结广大铸造工作者,在振兴铸造业,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构筑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历任主任委员


第一届委员会(1962.7 上海)

主任委员:裘锡侯 

副主任委员:王遵明、荣 科

秘 书 长:缪 良

副秘书长:罗志健、凌业勤

裘锡侯


第一届委员会调整(1978.12 广州)

主任委员:荣 科 

副主任委员:王遵明、姜希尚、罗 干 

秘 书 长:缪 良 

副秘书长:罗志健、凌业勤、谢明师

荣 科


第二届委员会(1982.10 长沙)

主任委员:陶令桓

副主任委员:姜希尚、缪 良、周尧和

秘 书 长:谢明师

副秘书长:罗志健、吴光峰

陶令桓


第三届委员会(1985.11 西安)

主任委员:缪 良

副主任委员:姜希尚、周尧和

秘 书 长:谢明师

副秘书长:罗志健、吴光峰、胡茂丰、

                蒋乃隆、李维镕

 缪  良

第四届委员会(1988.8 福州)

主任委员:周尧和 

副主任委员:唐玉林、周昭铭 

秘 书 长:徐人瑞 

副秘书长:王君卿、李维镕


 周尧和

第五届委员会(1992.4 成都)

主任委员:孙国雄

副主任委员:徐人瑞、周昭铭 

秘 书 长:唐玉林

副秘书长:李新亚、王德心、宁 燕


 孙国雄


第六届委员会(1997.9 南京)

主任委员:赵立信

副主任委员:徐人瑞、房贵如、

                唐玉林、卢 湘、

                贾  均、黄乃瑜、娄延春

秘 书 长:唐玉林

副秘书长:张效孔、宁  燕、

                王  博、苏仕方


赵立信

第七届委员会(2002.8 南昌)

主任委员:李新亚 

副主任委员:黄乃瑜、娄延春、

                李元元、李荣德、

                万仁芳、张立波、李正邦

秘 书 长:苏仕方

副秘书长:葛晨光、刘秀玲、刘鸿超



李新亚

第八届委员会(2006.9 西安)

主任委员:李荣德

副主任委员:娄延春、李元元、

                张立波、郭景杰、

                于永来、朱世根、

                翟启杰、黄卫东、

                祝建勋、孙锋

秘 书 长:苏仕方

副秘书长:葛晨光、刘秀玲、刘鸿超

 李荣德


第九届委员会(2011.11 广州)

主任委员:黄卫东

副主任委员:娄延春、李元元、

                郭景杰、张立波、

                朱世根、翟启杰、

                祝建勋、孙 锋、

                赵景孔、李大勇、

                熊守美、袁晓光

秘 书 长:苏仕方

副秘书长:葛晨光、刘鸿超、刘秀玲

     第十届委员会(2016.10 成都)

     主任委员:丁文江、娄延春

     副主任委员:翟启杰、朱世根、孙锋、张志勇、 祝建勋、李大勇、

                     袁晓光、熊守美、 黄国甫、武汉琦、 糜朝华、 苏彦庆、

                     李卫、王进兴、李金山

     秘 书 长:苏仕方

     副秘书长:葛晨光、刘鸿超、刘秀玲


 ▲黄卫东

▲丁文江  

 ▲娄延春


     第十一届委员会(2020.11 合肥)

     主任委员:丁文江、娄延春

     副主任委员:谢华生、翟启杰、朱世根、邓为工、李大勇、袁晓光、熊守美、苏彦庆、

                      李卫、王进兴、李金山、张清宽、唐地源、张志勇、樊自田、王同敏、

                      毛永涛、刘相尚、吴国华          

     秘 书 长:刘鸿超

     副秘书长:刘秀玲

 ▲丁文江  

▲娄延春